杨连宁:许多中国人为什么会小看了英国?
2020-04-10 07:03:34
  • 0
  • 0
  • 45

杨连宁:许多中国人为什么会小看了英国?

小看了英国,那可是始自乾隆爷的传统哇:1871年马格尔尼使团来说服中国入世时,可不是只带了一张嘴呀:从天体仪、地球仪到航海六分仪、反射望远镜甚至降落伞;从火炮、火枪到精密机械的钟表玩具等,在当年都挺开天眼的,不是吗?

但万分遗憾,掰开揉碎地展示,苦口婆心地劝导,也没说服“合群的自大”(鲁迅语)“致命的自负”(哈耶克语)的大清帝国对先进文明的见贤思齐与拜师学艺!

谁都知道,与400年来对世界文明贡献为零(见张维迎详论)的本国相比,英国是现代文明的盗火者,是全球化的火车头,提供了从工具理性到人文规则的绝大部分样本标杆,是原创近日世界的形塑者。

高深了甭说,说点我亲历的生活的鸡毛蒜皮,你也会耳目一新:英国地摊上1镑1个的3瓦LED射灯,亮度超过了国内的5瓦;杂货店里17镑的不插电加压花洒,还有冷(蓝)凉(绿)热(红)的水温显示;报纸不会抹黑手指;包装玻璃瓷器的专用包装纸,防磕碰效果好过国内的塑泡布;食品店的纸袋子装两大瓶啤酒,也可以抓提着;打包胶带不但不会黏器物,甚至不会黏撕报纸,绝不像国内那样,标签贴会黏掉果皮······。

英国地铁座椅是防滑绒布的深陷式沙发,乘客不怕加速或急刹;车厢门口留有多个大行李空间,并装有站立者防滑的绒布屁股软靠;车厢两侧上端视界内,没有任何多余标识,全部是每幅相连的站点运行图与显示屏——你坐在任何位置上抬眼可见,无须起身去找寻站点图;地铁站内绝没有无关的标识或广告,一帧接一帧的全是本站大字站名——你在列车进出站时随便撇一眼窗外,即知此站已到何处。你听说过伦敦地铁票价不菲吗?仅举一例:从摄政公园到希斯罗机场27公里,乘地铁仅5镑(人民币42元)。

英国几乎没有任何卖票的景点与公园,伦敦那些富藏世界文化瑰宝的众多公立、私立博物馆大多免费。珍惜天物的“旧货廉售”传统之下,遍布各处的慈善店、旧货店里天天更新着各类家居用品:1镑2镑的衣服并不旧,3镑5镑的鞋子也是名牌——我说我在卡那封2镑淘到了老款LV女包,1镑淘到了玛莎女衫,或多年来几次都是小包入境,再10镑1件“新秀丽”“外交官”牌子的多个二手超大旅行箱满载而归,你信不?

你问我闲言碎语想说啥?俺想说现代化原创国的工具理性深藏不露,不是你比谁楼高,比谁车多就能比得了的。

细节俺就不表了,表只表许多中国人为啥会小看了英国?简而言之吧,孤陋寡闻,道听途说等等,恐怕都不是真正的缘由——真正的缘由还深陷于自我中心的童稚化三观里,从不反省自我,导致了许多人选择性失明:我地大物博,人口夺冠,你个明星过气般的小小岛国早已辉煌不再了,我能高看你啥?

一言难尽,对比两个数据吧:英国人口6千多万,每年出境游6千多万;中国14亿人口,全民护照持有率仅5%,坐井观天也难免哇!是不是?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